冬至到,石家莊白求恩醫(yī)學院提醒您記得吃餃子哦
星期六
2018年12月22日
冬至,又稱“冬節(jié)”“賀冬”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、八大天象類節(jié)氣之一,也是中國的一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曾有"冬至大如年"的說法,歷來被國人重視,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。
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:陰極之至,陽氣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長之至,故曰"冬至"。
冬至日太陽高度最低,日照時間最短,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少,冬至后便開始"數九",每九天為一個"九"。
數九歌
到"三九"前后,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,天氣也最冷,所以說"冷在三九",而"九九"已在夏歷一月、二月,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已入春,因此有"九九艷陽天"的說法。
小至
杜甫
天時人事日相催,
冬至陽生春又來。
刺繡五紋添弱線,
吹葭六管動浮灰。
岸容待臘將舒柳,
山意沖寒欲放梅。
云物不殊鄉(xiāng)國異,
教兒且覆掌中杯。
冬至
左河水
西北風襲百草衰,
幾番寒起一陽來。
白天最是時光短,
卻見金梅競艷開。
邯鄲冬至夜思家
白居易
邯鄲驛里逢冬至,
抱膝燈前影伴身。
想得家中夜深坐,
還應說著遠行人。
冬至到,吃水餃
每年農歷冬至這天,不論貧富,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(jié)日飯。諺云:"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戶戶吃水餃。"這種習俗,是因紀念"醫(yī)圣"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。
相傳是醫(yī)圣張仲景告老還鄉(xiāng)時看到受凍的百姓,便叫其弟子搭起醫(yī)棚,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,撈出來剁碎,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,做成一種叫“驅寒矯耳湯”的藥物,施舍給百姓吃。后來,每逢冬至,人們便模仿做著吃,形成了習俗。
冬至是養(yǎng)生的大好時機,主要是因為"氣始于冬至"。因為從冬季開始,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,由動轉靜。此時科學養(yǎng)生有助于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,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。
冬季進補可食用羊肉、牛肉等溫熱的食物防“三九寒冷”。還適宜進補阿膠、膏方等,效果遠勝平時。
然而,冬季養(yǎng)生飲食不宜過咸,過咸會傷腎,損傷陽氣。此外,飲食上還要注意不可過食辛辣刺激之物,容易上火。
冬至時節(jié),天氣寒冷干燥,導致鼻咽干燥、皮膚缺水,易上火,別忘補充津液,可食用荸薺、藕、蘿卜、白菜、獼猴桃、柚子、桔子等滋陰去燥的食物。
冬至之后
將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階段
石家莊白求恩醫(yī)學院提醒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
不要感冒喲